□李河
无情的疫情,如春日里的一场雪,让人感到丝丝寒意。
大年初一上午,在颐养中心陪伴妈妈时,被告之下午起开始封闭。于是,安慰妈妈,让她静心休养,过几天再去看她。感觉时间不会长,也就放心回家等待。
没想到,过了春节假期,没见疫情好转,过了正月半,还是不能前去探望,心里就有些焦急了。虽然每天跟妈妈通话,但毕竟老人家年近九旬,使用的不是智能手机,有时通话还不清楚,想来妈妈一定很焦急,但无奈只能常常用话语安慰她。
记得上幼儿园时,有一次,我患流行性腮腺炎,独自在幼儿园隔离两周。那时的我,常常隔着窗户,看同学们在操场上自由自在的活动,听熟悉的嬉笑吵闹声,盼自己快快康复,早日回到欢乐的群体之中。到了周日,更是站在门口,盼着妈妈来看我,给我带来书籍和零食,此情此景,犹在眼前。如今,妈妈生活在颐养中心,平时我常去看她,给她带些喜欢的零食和水果,想必妈妈也会有这样的盼望,而我,此刻也更想能看看妈妈。
终于,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与颐养中心联系后,约好时间,我带上一些妈妈需要的用品和水果,与妈妈隔门相见。当护工推着妈妈出来时,虽然一个多月未见,然而仿佛相隔好久。不过,看到妈妈精神很好,我的心也宽慰了许多,我在心里感激那些照顾她的护理人员,感谢我们的祖国,虽然遭遇如此大的疫情,但我们都能感受到平安。
疫情期间,身在新加坡的女儿、女婿,也同样牵挂着我们。春节期间,他们增加了跟我们联系的频率,每天通过微信关心我们,美其名曰“加强监督”。让我们少出门,勤洗手,做好自我保护,不要听信传言,耐心、静心等待疫情解除。当得知我们口罩紧缺时,他们千方百计从网上购得口罩,让我们不要去排队购买。为了让我们吃得好一些,他们快递海鲜、水果、坚果、大米等食品,还每周为我们订餐一次。当听说奶奶需要一种日本产的药时,他们又想方设法为我们快递过来。这段时间,我们的手机上经常有取快递的信息,我们的生活中又添加了一项“任务”。
我们跟女儿、女婿说,我们现在生活很好,疫情已经稳定,你们还是多关心一些自己的工作、生活,别为我们让你们分了心。他们说,本来打算到春暖花开的时候,陪我们一起外出旅游,如今这个计划无法实施了,只能以此略表孝心了。
当疫情在全球蔓延,哪个地方都不能独善其身。虽然新加坡确诊病例不多,但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国家,每天确诊几十个人,也让我们很担心,毕竟相比较而言,我们这里两个月才有几十个确诊病例。女儿、女婿也有担心,当地人没戴口罩的习惯,有些地方人还比较拥挤。不过,他们按照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的要求,努力保护好自己,并且每天向我们通报情况,让我们放心。
在这个疫情发生的日子里,虽然我们一家人不能生活在一起,但我们都在尽自己的努力,给家人以关怀。亲情,是我们骨子里的烙印,牵挂,伴随着我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