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打开市民参与之门

  □ 田 园

  前段时间,一场有关城市更新的思享会在锡举行,无锡观察网上直播平台吸引了数万市民围观。不少市民在交流互动时,点赞专家学者的睿智,也为城市建设贡献了许多真知灼见。参与人数之多、参与热情之高,可谓出乎意料。

  探究这场城市更新思享会火爆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城市更新这一话题自带流量,其所涉及的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市民息息相关,社会关注度很高。另一方面是因为相关部门拆除围栏、破除圈子,依托网络、开放平台,为广大市民打开了参与互动交流的大门。

  城市更新作为一项崭新课题,需要拜专家学者为师,提升格局、开阔思路,提高决策的能力水平;同时,也需要听取广大市民的意见建议,以便了解实情、掌握症结,确保决策的破题落地。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现实中不难发现,一些城市建设的规划、方案虽然经过专家评审论证,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依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甚至出现项目无法落地的情形。个中缘由并不是专家学者的观点和方法出了问题,恰恰是因为相关部门对民情熟悉不够、对民意了解不透。要避免类似事情发生,相关部门要不囿于专家学者的评审论证,真心实意打开市民参与之门,诚恳倾听市民的点评、批评甚至指责,虚心接受并加以吸收改进,形成真正接地气的政策、规划和方案。

  打开市民参与之门,说到底是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内在要求。在信息化、网络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相关部门有责任、有条件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活力。这次城市更新思享会从宣传造势到互动交流、从现场直播到主持设计,相关方面很是用心用力,无疑是利用新媒体打开市民参与之门的一次很好尝试,值得肯定并推广。同时,也应该看到,打开市民参与之门,对于相关部门而言并不是包袱和负担。它可以激发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市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城市建设贡献出更多良策妙招,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的气场和氛围,促进相关工作落细落实落地。

  打开市民参与之门对于城市建设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需要形成制度体系予以保障。一些政策、规划和方案涉及公共利益、影响市民生产生活,其制定出台应充分征询市民意见建议。可以一对一走访了解、面对面座谈交流、召开听证会听取意见等,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决策共享、网络互动等。同时,要对征询的范围、时限及征询意见的处置、回复等作出明确要求。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城市建设的参与之门开足开好,多倾听民声民意,多了解实际情况,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就会多一份保障!

  (作者系机关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