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一鸣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乡村振兴、“三农”发展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推动科技知识、优质劳动力到农村去,让“新农人”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展身手,已然成为社会关注与热议的命题。
“新农人”是什么样的人?按照笔者的理解,他们应该是一群充满理想和活力、立志在乡村创业的人,能很好地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并真心实意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三农”发展。这个“新”不局限于年龄和身份,而是突出表现在观念新、知识新、技能新、机制新等,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拥有热爱家乡、热爱农业、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的深厚情怀。目前,我市涌现出的以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惠山区阳山镇果多多水蜜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晓波、锡山区羊尖镇先锋农场场长于永军、新吴区鸿山街道果怡生态园负责人朱爱勇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农人”,已成为推动无锡乡村振兴和“三农”发展的生力军。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人才振兴。在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新农人”就是一支具有生机活力的骨干力量。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我国返乡入村的创业人员数量已达1220万人,其中有很多是“80后”“90后”。他们中既有在国内高校毕业的学子,也有不少是海归青年。他们既能用村民们听得懂的通俗言语进行科普,让国家相关政策深入人心;又能用乡亲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培训传播,让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生产方式落地到户。他们用新颖而实用的金点子、先进且便捷的新技能、敏锐与灵活的经营之道,带动周围农民共同富裕。
造就更多的“新农人”,组织的关爱与帮助必不可少。全国人大代表、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多次对前往“取经”的同志说:“乡村振兴、‘三农’发展需要大批人才。我呼吁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扎根‘三农’,能够在乡村振兴的建设过程当中出心出力、成长成才。”很显然,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和引进一批青年创业人才,有序引导科技特派员赴乡、高校毕业生(海归青年)回乡、企业家入乡,并想方设法帮助这批“新农人”解决工作上的困难,让他们在乡村留得下、扎下根,对乡村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各地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新农人”等新兴创业者的期盼和需求,制定出台更多支持“新农人”在乡村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解决“新农人”在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因地制宜为“新农人”提供在乡村创业的条件,包括土地流转保障、创业贷款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将各类公共服务更好地覆盖到“新农人”在乡村创业的全过程,让更多的“新农人”释放出创新创业的活力和持续发展后劲。
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造就越来越多阳光自信、拥有“四敢”精神的“新农人”,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胜地。
(作者系民盟锡山区总支部副主委、无锡斗山白茶园茶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