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隽
稠密,水亮,诡异。夏夜的星星,落满身,落满院落,落满打谷场,落满村子,落满田野。银河总是最显眼的,一整条银河在头顶。她是星星的聚集地,漂亮得不像话。
“王母娘娘大手一挥,簪子一划,一条银河顿时出现,波涛汹涌,牛郎、织女分隔两岸,泪眼相望……”这是我人生中听到的第一个神话故事。原来银河是簪子划出来的,王母娘娘的簪子跟奶奶的是一样的吗?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银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透亮,散发着温润的光。奶奶说王母娘娘头上的是神簪,是法器,凡人不能比的。我从此迷恋于对牛郎、织女星的找寻,以及辨认北斗七星的形状。如果说我的想象力还算丰富,一定与儿时银河探星有直接的关系。
一个又一个繁星满天的夏夜,女孩千万次地仰望苍穹。星星连缀着星星,光芒连缀着光芒,无边而神秘:闪着银色光芒的织女星首先出现在天顶附近,随后,在其偏南方向微黄色的牛郎星升起。他两边的两颗小星叫扁担星,小星拨亮了小灯笼相互致意,一闪一闪,好比牛郎挑着的一双儿女;织女星旁边的四颗小星排列成菱形,很像织布的梭子。还有,那串大而亮的星,像一把勺子,就是北斗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勺身,古曰魁;玉衡、开阳、瑶光组成勺柄,古曰杓。茫茫银河中,唯有这几颗星星是我识得并能叫出名字的。
银河是为数不多能让孩子沉思的地方,为什么呢?是因为它的辽阔令人叹服,它的庄严让人敬畏,它的神秘引人向往,还是纯净美好的事物更能与孩子心灵相通?我说不清楚。在我年少时,关于星空的无数问号,除了家喻户晓的几个神话故事,没有旁的“老师”可问可查,因而只能变为“悬案”。
即便这样,我和小伙伴们还是会在七夕的夜晚,盼望喜鹊来给牛郎织女架鹊桥,全然忽略了喜鹊在白天活动这个常识。只是盼着,等着,那四颗星星能够聚在一起。小小年纪,我们还不懂什么是爱情,只是觉得一家人就应该在一起,何况牛郎星还带着他们的两个孩子呢。当然,我们不可能看到牛郎织女横渡银河来相会,但我们把这归结为观察星空的方法出了问题。我们有自己的解决途径——互相踩着肩膀,拉拽着爬上一个比较大的麦秸垛,那几乎是村庄里的最高海拔了,仰面躺在上面,与“汛期”的银河撞个满怀。猛然间,眼睛有点儿花,下意识地觉得星星近得真是“手可摘星辰”。
数了半夜的星星,听着大人的吼斥,空着肚子回到家,夜晚仍没被我们用完,天亮尚早。十万颗星星亮在银河,十万亩稻穗睡在田野。“天河南北,做饭难为”,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在天地之间,在几间茅草瓦片的屋顶下,听到了稻穗咕咚咕咚的灌浆声。那是真正的天籁,整个人间最动听的声音,气势宏大,妙不可言。它让我们的耳朵长出触须,植物藤蔓一样从枕上伸出,探过窗棂,穿过天井与小巷,直抵星空下的田野。这声音混合着虫叫,喧腾,鼎沸。每株稻穗都挺拔昂扬,一地的稻子意气风发。在这样的情境里熟睡,连梦都会被金灿灿的稻谷塞满,梦里都有香喷喷的白米饭。
斜挂天际的银河,自南而北转到自东而西,一条天河变窄变浅,星星变少变稀,秋季到了。地里的稻子渐渐黄了,黄色一层叠一层,越来越厚,越来越亮,终于熟了,收割了。“天河东西,做饭容易”,米粒在每户人家的锅里沸腾,米饭在每个人的胃里饱胀,村庄原本板着的脸柔和温存了许多,仿佛银河里的星星都跑到人间来了。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童年的星空,在于我,是一个醒着的梦。那片宽阔的白茫茫的拱形星域,是横亘在头顶的珍稀河流,是深藏于脑海的璀璨宝库,是镌刻在心头的无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