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山
夏日,酷热难耐,脾气似乎也会变得急躁。这时候,我就索性躲进小小的书房,读几首意味隽永的唐诗宋词,或看几篇清新脱俗的散文小说。沉浸其中,心静自然凉。
某日,我特意找出唐宋名家描绘夏日生活的诗词,读了好几遍,真是各有妙趣。苏东坡在《菩萨蛮·回文夏闺怨》中写道:“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此首词作通过回文体形式,再现夏日午后女子的闲适生活:盛夏的庭院风平浪静,女子在柳荫下午睡醒来,汗味透出香气,薄衫生出凉意。女子红润的纤指端起盛有冰拌藕丝的玉碗,樱桃小口轻咬,藕丝被拽得老长,惹得对面的情郎没忍住笑出了声,两人的样子都非常可爱。读着这样曼妙的词句,顿感古人的夏日生活情趣盎然、韵味独具。
与苏东坡并称“苏辛”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虽然一生“醉里挑灯看剑”,但描写夏日生活的作品却充满慈爱和温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这首《清平乐·村居》描绘了一个五口之家平凡的乡村生活,形象逼真。或许他们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但这对银发苍苍的老夫妻操着吴侬软语互相逗趣取乐,三个儿子则不辞辛苦地分工劳作,悠然快乐的生活场景跃然纸上,令人称羡。
对于白居易的消暑诗,我自十多年前退休后,几乎每个夏天都要特意翻看几遍,诗句早烂熟于心。该诗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我常觉得中国人的消暑传统,很有俗趣,带有哲思。面对难耐的酷暑,白居易寻出了一个既简单又有效的办法,那就是找一个开阔干净的院子,保持通风、调整心态、减少运动,在徐徐清风中乘凉,暑气顿消。在我看来,这个办法虽然简单,但是真能做到和白居易一样安闲自在地端坐于院内纳凉,该是一种多么平静坦然的心态!
我尤其向往李白《夏日山中》描绘的狂放不羁的夏日生活:“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在酷热之季走进遮天蔽日的山林,脱去上衣,摘下帽子,让乡野之风吹个痛快淋漓,好一幅自由自在、率性而为的消夏画面!
书中消暑,书中畅游,我蓦然发现自己越游越深,烦躁的心也逐渐平静下来,周身透出凉意,神清气爽,无比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