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时评

“按需定制”破解就业难题

  □ 卢俭幸

  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个人家庭,亦事关国计民生。在各地举办的众多大型招聘会现场,常常可见毕业生们难觅心仪的岗位,吐槽“工作难找”;一些企业人事部门则抱怨毕业生眼高手低,为招不到急需的人才而烦恼。

  之所以出现毕业生难找心仪工作,企业招不到急需人才的“两难”境地,是因为供求不对称造成的。大多数毕业生的求职意向是想坐办公室当白领,一看到企业的招聘条件要通过一线磨炼,才能提拔到管理层,就直摇头不愿应聘。而企业需要的却是理论功底深、操作技能强的人才,所以双方往往是“不欢而散”,难以“一拍即合”。

  破解供求不对称的“两难”怪圈,必须从供求两方面着力,让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让企业招得上优秀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要致力于为企业培养用得上的人才。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安排毕业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引导学生努力成长为企业需要的抢手人才。企业要主动对接高校,搭建产学研平台,积极向高校和毕业生提供急需人才信息清单,下好“先手棋”,抢占人才高地,实现供求有机融合。双方携手,“按需定制”,往往能有效破解供求不对称怪圈。江苏金山环保工程集团主动与南京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资助环境学院教学楼建设、设立奖学金、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场地等举措,培养了一批有志于环保事业的急需人才,成为教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典范。

  高校还要引导广大毕业生改变择业观,理性就业。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广大毕业生要敢于沉到生产一线了解工作流程,通过解决难题,磨炼心志、提升技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攻克企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难点、瓶颈,以过硬的实绩赢得企业的认可和信赖,从而实现职业生涯的跃升。在企业实习中,学生们还可以把遇到的亟须攻克的难题带回学校,结合课程学习刻苦攻关,锻造“金刚钻”,成为毕业后能揽“瓷器活”的抢手人才。

  (作者单位:宜兴市万石镇党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