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蓉荣
推动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是关乎新时代全市发展的重要课题。解放思想不是解决一时一地问题的权宜之计,而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无锡曾在解放思想中不断奋进,未来也必将在解放思想中砥砺前行。思想解放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着眼全市改革发展大局,继续深入解放思想,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持续推进探索性发展、创新性发展、引领性发展,助力无锡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管服”改革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
“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等行为,降低市场主体的经营成本,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简政放权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放管服”改革的实质是政府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用政府减权限权和监管改革,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释放。推进“放管服”改革,关键是要做到宽放权、善监管、优服务,对标国内一流营商环境,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简的政简到位,该建立的制度建立起来,该健全的体制健全起来,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放管服”改革的无锡实践
自去年以来,无锡市大力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时代启幕。无锡市行政审批局运行以来已受理行政审批事项近3万件,提速率达40%,群众满意度99.25%,充分体现出了集中审批的体制优势。与此同时,去年无锡市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2项;86项行政权力事项下放梁溪区等地,江阴市、宜兴市逐步推动实现与市级“审批同权”。需要审批的事项和管理的层级都减少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方便。随着7000多项“见一次面”甚至“不见面”审批事项的陆续公布,行政审批整体提质增效,企业和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不是一句口号。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宽放、善管、优服”要求,无锡市公安局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有力抓手,从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对公安机关“放管服”内容进行再梳理、再排查、兜底翻,不断推出一批含金量高的惠民利企新举措,比如企业刻章无须到公安机关窗口备案、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可通过交管12123手机APP在自行拍照取证后快速撤离事故现场、开发建设“易走失人员定位手环专业智能平台”、在全市已建成61个办理交管业务的邮政网点等。近年来,无锡市公安机关先后取消、下放、转移和调整审批事项35项、取消审批资料59件、简化办事环节19个等一系列惠民利企举措。
■推进“放管服”改革再创新优势
“放管服”改革是整体推进的系统工程、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推进“放管服”改革,必须在“放”的环节上实现从“证照叠加”到“证照分离”的转变;在“管”的环节上实现从“严进宽管”到“宽进严管”的转变;在“服”的环节上实现从“信息孤岛”到“信息共享”的转变,最大限度为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环境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
深化“放管服”改革,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加快完善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务服务“一张网”,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在群众和企业办事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上发力,在群众和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上突破,通过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快捷。“放管服”改革是否到位,一个重要标准是能否为群众生活增便利。在新时代新阶段,必须进一步转变理念,用好“互联网+政务”革新,发挥无锡市信息基础网络建设的优势,切实转变传统审批服务方式,以“互联网+”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和政务云平台建设,加快构建“不见面”办事新模式,进一步丰富网上办事内容,让群众少跑腿。
实现在减少审批、集中审批过程中的有效监管是“放管服”改革的重点。要聚焦行政监管的盲点,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性,在积极配合行政审批局实行集中审批的同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谁行权、谁担责”的原则,加快构建综合监管执法体制,认真落实全面监管、依法监管职责,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提升科学监管水平,真正把监管职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无锡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