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二泉月·市井

愿燕子常伴常相随

  | 王晓娟 文 |

  岁月的洪流,卷走了青春,卷走了年华,剩下的大概都是被岁月刻下的深深印痕。我常常以为,记忆是最容易模糊的东西,在时间的流逝里,它会一段一段地淡去。一天下午在朋友圈看到一句“燕子声声,归来兮”的一刹那,思绪喷涌而出,燕子往事依旧粘在我的记忆里,且愈发清晰。

  犹记儿时,燕子便在我家前楼一楼前阳台下筑下了第一个窝。后来陆续又在我家前楼后阳台、大门东间、二楼前阳台,甚至二楼东房间也筑了窝,我家的燕窝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

  寒来暑往,我们一家人反复见证了燕子归来修补巢穴、孵化喂养雏燕、追逐嬉戏呢喃、秋季启程远航北上的过程。那时父亲常和我们说:“你们可别小看这几只燕子啊,燕子筑窝挑人家得很,你看咱家也不是富贵人家,但燕子却年年来咱家,燕子居住在咱家,说明它们喜欢咱家,象征着咱家家和人勤,咱们应感到自豪。”

  记得有一年燕子在我家大门间里筑了两个窝,其中一个窝筑在吊扇上方的天花板上,而吊扇下方是一张八仙桌,一家人一日三餐皆要围着此桌吃饭,结果有几次燕粪掉落到菜碗里,老妈很生气,无奈只能把好好的一碗菜倒至猪圈里。

  一天,老妈趁父亲不在家,把这窝燕巢用竹棒一点一点戳了下来,父亲回来看到后很生气。自从那窝燕巢被老妈一锅端后,第二年燕子便一去不复返,那两年春天,期盼燕子再来我家筑窝已成为我心中的渴望。

  那两年的春天,每次放学回到村上,看到燕子在村子上空穿梭,我都要急切地跑回家看看燕子有没有回我家了,每次看到燕子来我家阳台下盘旋,我都要盯着看,一遍遍在心里呼唤:“燕儿,燕儿,你们别飞了,快停下筑窝吧,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也许是老妈的“破巢行动”让燕子觉得没有了安全感,那两年,燕子始终不领情,虽然多次来我家盘旋,但飞了几圈后就走了,就是不在我家筑窝。

  第三年春天,燕子在我家门口盘旋多日后终于停下,重新又在我家各个角落安巢筑窝。从那以后,我们一家人像对待珍贵的客人一样善待燕子,出门时为它们留个缝,进门时轻手轻脚,尽量不去惊扰它们的安宁。

  我曾仔细地观察过燕子,到我家落户的燕子有两种,一种燕子脸上微红,像人喝了酒的模样,父亲给这种燕取名为“红燕”;另一种燕的脸是灰白的,父亲叫它“麻燕”。无论哪种,其实都是家燕。至今我也不知这两种燕的名称是否如父亲给它们取的名,长大后也从没去考证过。

  婚后,离家虽远了一点,每年春天还是会和孩子一起回家看看我家那几窝燕。有时,我伫立在燕窝下仰望,看着它们衔着泥拌和着草筑窝,我就想这燕子筑窝不就像我的父亲一样,一年又一年,一点一滴,今年积累几千砖块,明年从牙缝里省下几袋水泥,慢慢盖起了几间楼房,聪明又能干;燕爸爸燕妈妈常常天一亮就去外面捉虫子喂养它雏燕儿女们,不也和我的父母亲一样,勤劳、朴实,过着平实的生活,把四个儿女一一养大成人?

  2011年父亲生病后,为便于照顾,住到我们这边来了。2013年父亲去了远方,父亲走后两年,家里的老房也出租了,也不知燕子是否还年年到我家。

  燕子生活朴实,不贪图富贵,追求平淡,它一般不喜欢在高楼大厦里筑巢,喜欢在乡村飘着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里落户。它们莫非也有怀旧情结?

  傍晚,下楼去公婆那做饭,看到小院父亲亲手帮我种下的枣树,抬头看见不远处电线杆上停着几只燕子,它们是给我带来远方父亲一切安好的消息么?

  睡前,斜倚床头,一缕缕像轻烟一样的忧伤不自觉地涌上心头,眼眶里有股液体在流动,慢慢地溢出来,流在眼角边,睡衣上。床边的台扇在轻轻地摇,微风拂过,祈愿那几窝燕,祈愿远方的父亲,祈愿那点点滴滴的爱,常驻我心头,常伴常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