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乐龄·悦苑

放风筝

  绿油油的麦田田埂上,我与哥哥各手牵一只风筝在奔跑,一会儿我的风筝飞得高,一会儿哥哥的风筝飞得高;那年我是学龄前儿童,哥哥上小学五年级;放风筝是我俩最爱的“娱乐活动”。

  那时没有风筝卖,父母忙于农活,没空给我们做风筝,哥哥就与我自己动手做。哥哥曾跟邻村周老六学过半天的制作,不知哥哥学艺不精还是周老六敷衍了事,反正哥哥只学会做一种 “六角”风筝,又称“乌龟”风筝,做这种风筝简单易学。

  哥哥做风筝时,我给他“打下手”。“六角”风筝一般制作成80厘米高、50厘米宽。制作风筝需用竹片、纸、糨糊、线等材料;先找一根竹子劈成一片一片,再用竹片把风筝的“骨架”搭成“米”字型。然后是糊纸,家里没糨糊,就用剩饭的米粒粘风筝纸;纸要好一点、厚一点的;因为薄纸上天后风一吹容易破,一破就会栽下地。放风筝用的线是拿家里的废铜烂铁到村上“拾破烂”的老张头那里换的旧“三角皮带”,回家将皮带里的“嵌发丝”一根根拉出连接成100多米长,然后绕在一根小木棒上,这种“嵌发丝”经久耐用,儿时放风筝都用这种线。

  “六角”风筝还要在风筝的下端加两道“尾巴”,因为不加尾巴就无法飞上天;尾巴是用稻草几根几根连接而成;这尾巴有讲究,一般每道长1.5米左右,二道尾巴长度、重量要几乎相等;过长了超重,上不了天;过短了太轻,上天就会“翻跟头”往下栽。起飞时放10多米长的线,我拿着线棒,哥哥举起风筝,我牵着线棒边跑边慢慢放线,待风筝升到一定高度就可在空中自由飞翔,我们可以手牵风筝悠悠玩耍。有一次,一阵大风吹来,风筝左右摇摆,直往下翻跟头,我急得连连大叫。这时,哥哥接过风筝,拉着线边走边抖,经过几次抖动风筝又飞稳了,哥哥又把线棒还给我。

  小时候家里养猪养羊,春天是我和哥哥割猪草和羊草最主动的时候,我俩总是偷偷带上风筝,既玩了风筝又割了草,风筝放上天,我俩把牵线小棒往地上一插,即动手割猪草、羊草,割一会儿、玩一会儿。天蓝蓝、云白白、风轻轻;风筝“看着”我们,我们看着风筝;看着、看着便幻想自己变成了一只风筝,在蓝天上自由飞翔。

  最有意思的是村上几个与哥哥一般大的小伙伴,常要和我们比高低,他们牵着大人为他们做的“蝴蝶”“蜻蜓”“蜜蜂”等风筝与我们比赛。风筝上天后每只风筝的高度、稳定性不相上下。可当牵在手里奔跑时就显高低了,我们的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稳。他们的风筝跑着、跑着就一个“跟头”从天上栽到地下。我们的风筝仍“稳坐钓鱼台”,观看放风筝的小伙伴指指点点,夸奖我哥俩的风筝棒,望着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我和哥哥心里乐开了花。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前不久与哥哥相聚,说起当年放风筝的情景,竟越聊越有劲,儿时场景宛在眼前……

  (江南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