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鸿 文 |
清晨散步,经过山坡小桥,蓦然发现下面栅栏围起的,是个袋鼠馆。阳光透过冬日稀疏的树枝,洒在略显枯黄的草地,一群袋鼠正围着硕大的食盆抢吃早餐。大大小小,有八九只,挤在一起,肥硕的臀部,健壮的下肢,配上尖巧的脑袋、细短的上肢,本身带有喜剧色彩。别看袋鼠个子大,其实胆小而机警,听觉嗅觉视觉较为灵敏。偶尔直起身躯,竖起耳朵,一眨不眨地盯着你,颇有滑稽小丑的神态。
袋鼠不是中国特产动物,见得不算多。第一次,近距离观看这么多袋鼠,不由地停下脚步,细细观赏。清早的风,寒意凛冽。树上、墙角、草地,积雪尚未消融。袋鼠们吃起来很安静,虽然挤成一团,倒也相处平安,没有挥起双手来个拳击比赛。投喂的食物看不见多少量,估计难以满足这么多袋鼠的食欲,不一会儿,食盆被抢食一空,三三两两散开,各自在草地里觅食。真不知那浅浅的草地,零散的落叶,能找到啥美味,填充这偌大的躯体。
袋鼠以跳代跑,据说时速最快接近50公里,最高可跳到4米,最远可跳13米左右,可以说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看它们靠下肢一蹦一跳,轻松自如,真是天生的运动高手。长长的尾巴,粗壮有力,既可以保持平衡,也有利于弹跳,还可以歇息支撑。当然,必要的时候,也是防卫的武器。而那一身灰褐色皮裳,终年不换,熬过了酷暑,又承受着寒冬,保持着滑溜舒坦。
最令人好奇的,是雌性袋鼠,身前挂着一个育儿袋,幼崽或小袋鼠就在里面吃奶,慢慢抚养长大,既温暖,还安全,直到它们能在外部世界独立生存。母袋鼠低下头寻食吃时,小袋鼠也会探出脑袋,顺便就近咬一些小草。那份舐犊情深的呵护,着实温馨。无锡籍文学大家钱钟书先生当年自巴黎归国,感慨“置家枉夺买书钱,明发沧波望渺然。 背羡蜗牛移舍易,腹输袋鼠契儿便。相传复楚能三户,倘及平吴不廿年。拈出江南何物句,梅村心事有同怜”。携妻带女,思国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没多久,饲养员出来,吆喝着招呼袋鼠回室内。她喊着一些名字,就像家养的宠物,早已建立了信任与亲近。只是晒着暖阳的袋鼠们,似乎不大领情,或许贪恋室外的自由与阳光,调皮地躲闪着,不愿意乖乖进笼。在大自然撒野惯了的动物,拘泥于方隅之间,或许也降低了原有的技能。要不然,区区两米高的护栏,岂能阻挡袋鼠对自由的向往。又或许,这里住有温暖,食有保障,更无天敌,便懒得到处流浪。
寒风瑟瑟,手脚感觉冰冷。人类从猿进化而来,毛皮不再御寒,裹上了羽绒服,也赋予了更多的本领,去适应自然,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