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悟 文 |
很多人说到西藏“谈虎色变”,想去却不敢去,说某某在西藏因高原反应命丢了,某某在西藏没事,回来后怎么就不行了。即使想去,也是犹豫不决、斟酌再三。
去年9月去西藏,我也未能脱俗,犹豫再三最后才成行。总计用了十三天时间,沿川藏线,即国道318线到拉萨。其中路上用了九天,边走边看,遇到形形色色、老老少少很多人,不再有“谈虎色变”的感受。
小杨,穿一双网状塑料凉鞋(准确地说是拖鞋)进藏,是一个说走就走的人,也是我们一行八人中,唯一未做功课的。
我们在成都旅游公司拼了两辆丰田SUV,小杨报名最迟。他是天津人,开一家小公司,9月下旬生意不忙,想出去走走。过去他每年出去旅游一次,今年到哪里?网上找旅行社,找来找去,正好看到我们组团西藏缺一人的信息,挤了进来。小杨行李也少,整个行程看他最多时就穿个夹克衫。不像我们,春夏秋冬的衣服几乎带齐了,一路上脱来换去。
小杨这种没心没肺的去西藏,成了我们调侃的话题。我曾不无玩笑地跟小杨说:“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川西一带爬雪山过草地穿的是草鞋,今天你穿凉鞋算发扬红军精神了……”
小杨听了开心大笑。行程中小杨对自己没什么“高要求”,到哪随心所欲。有高反就歇着,山爬不动就不上。在稻城亚丁上海拔5000多米的牛奶海,他第一个举手说吃不消,不上,在山下转转。游人,不是运动鞋就是旅游鞋,唯独他是凉鞋,非常滑稽。
川藏线上自驾、骑行、步行,什么人都有,说走就走的人不在少数。遇到一位从重庆骑自行车的驴友,是个小伙子。今年大学毕业,工作后没时间了,决定骑行一次川藏线。已骑行了一个多月,预计用三个月时间到拉萨。我问他:“一个人,不怕高反和意外吗?”他说:“这有什么好怕的,再说不试试怎么知道怕呢。”
我与他相遇的地点,是西藏昌都境内著名的七十二弯景点。从山上往下看,路弯弯曲曲像被人用手,一条条、一层层圈放在山坡上,既美丽又壮观。不过,好看不好走,汽车过要两个多小时,骑行最少一天,其辛苦与艰难,都是对体力的挑战。我对骑行小伙子,包括那些步行的驴友,充满敬意。坐在车上,能体会到那种跋涉的艰难,没有坚强的毅力、过人的体力是坚持不下来的。
在一个山顶上观光时,还看到两位六十多岁骑自行车的驴友,让我膜拜得五体投地。
说到年龄,不少人认为那是去西藏的最大障碍,似乎五十以上去都要谨慎。一路上我的感觉,年龄不是问题,旅途中遇到的,最大年龄90多岁,最小的扛在大人肩上。
特别是最大年龄,印象非常深。当时在西藏林芝加油站,看到一辆小轿车等加油,司机是位老者,有70多岁,便好奇过去攀谈一番。走近一看,驾驶边座上还有一位看上去比他更老的人。一问,是他娘,今年95岁。我惊得差点叫出声来。老者是重庆自驾过来,已在路上20多天,现在是出藏。自驾的车也别于常人。进藏线被称为天路,自驾以进口的SUV居多;若不是,最少也是四驱。可老者开的是国产两驱,真是人“牛”车“牛”。
这车这人,应该都属于川藏线上“违禁品”,然而他们成功过来了。老者说,一路上连警察都不信,非要看看他母亲身份证,说老人是他们看到最年长的进藏者。我问老者:“怎么敢把老娘带出来,万一有个高反啥的怎么办?”
老者的回答,与那位骑行驴友一样:“不试,怎么知道。”
西藏虽然遥远,川藏线虽然漫长,但不论过去还是现在,路都是走出来的。关于能不能进藏,多大年纪适合去西藏,我想借骑行小伙和老者的话说:“不试,怎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