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邂逅,只在文字里

  □丽 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梅的文字,我的眼光便被深深吸引。梅的文章宛如风中纷扬的花瓣飘落于静水之上,恬静、温婉、唯美,不管是描摹唐诗宋词里的风华,还是追寻记忆中那些遥远的过往,又或者是信手捡拾的一片落叶,都融进了梅的柔软情丝,读来温润于心,余韵缭绕。

  不知不觉地就走进了梅用文字编织的世界里,循着她的目光,我邂逅了一个个似曾相识的文人雅士,品味了一个个消失在时空里的场景和片段,感怀在时间长河中沉淀下来的一行行珠玑文字背后的故事。

  梅的视觉独特,有时她跨越千年,与古人进行着心灵对话。“唐诗一首低吟出谁人的梦呓,素纸留香缥缈了何处的芬芳。”翻开梅的一卷大唐风华,你仿佛梦回了大唐盛世,目睹了那么多文人骚客泼墨吟诗,游走在大唐的盛世烟花中。而梅为我们裁下的那一剪宋朝的时光,让我不禁为宋词里的几多悲欢离愁而动容。

  在梅的字里行间用心呼吸,总觉得那些字符里散发出来的气息是我喜欢的味道。生养于江南水乡,我怡然于杨柳岸的晓风朗月,似水柔美的文字于我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我一直沉醉在这样的气息里。每次去新华书店购书,但凡有梅的书,我都会第一时间购得,家里不大的书柜里梅的作品占据了大半地方。我是一个很挑食的人,就像日常饮食,喜欢的菜我会百吃不厌。对于书亦如此,遇到一本我喜爱的书,我会惊叹于文字的精妙,反复阅读数遍,恨不得把它一字不漏地背下来。无疑,在文字的世界里,梅的风骨和姿容令我悦然,所以我愿意一直行走在她笔下的世界里。

  梅喜欢烟雨江南的恬淡意境,因而她笔下关于江南的走笔随心文章有许多是发生在我熟悉的地点,我据此猜测梅应该是居住在太湖之滨的某个古朴的巷子或者环境幽静的小区。果然,有一天,文友馨兴冲冲地跟我透露,梅就居住在我们这个城市的某个小区,并且离我们工作的地点不远。馨在我的影响下也喜欢上了梅的文章,作为梅的忠实粉丝,我们曾经多方打听梅的消息,但是有关她的讯息不多。她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她是一朵独自绽放在空谷幽涧的梅,不惹一点尘埃。或许是一直倾慕她的才情,又或许是感动于她看淡红尘浮华的禅意,我潜意识里希望有一天能走近这位隐世才女,有幸目睹她在万丈红尘中行走的姿态。

  我从不追星,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慕名寻访我心中的偶像。我们一路导航来到了梅所在的小区,我和馨甚至想好了见面词,或者,如果可能,我希望拜她为师,她的学识和才情于我是高山仰止。

  门姗姗打开,出来的是一位阿姨,她是梅雇用的管家,负责一日三餐和日常保洁。我们讲明来意后,她告诉我们,梅于一周前远行了,要一个多月后才回来。梅每年都会只身游走于山涧大川,就像古时候的文人侠客,竹杖芒鞋,闲云野鹤,寻找灵感,她的去向和行程从不告知任何人。阿姨说,梅在生活中朋友不多,很少有人登门做客。

  静水流深,保有一颗禅心,与春光明月做伴,我写我心,自开自妍,风骨如梅,我的心里似有潮汐在涌动。

  离开时,我们并未提出进一步的约定,相逢随缘。

  生命中,有些熟悉的人和事可以视作无物,而有一些,只一眼,就可以走进心里,从此再也没有走开。